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深读丨中小机场如何“长尾逆袭”

来源:交汇点    时间:2023-04-26 15:13:34

数字化程度不高、运营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中小机场如何“长尾逆袭”

近日,在淮安揭幕的第五届民航中小机场与区域经济发展论坛发布消息:目前,华东地区的中小机场数量已达34家,占华东民航47家运输机场总量的72.3%。在江苏9个民用运输机场中,有7个属于中小机场。目前,我国中小机场存在数字化程度不高、安全基础还不牢固、运营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等问题。


(资料图)

“数字底座”化解机场发展“倒刺”

安全信息采集手段落后、运行态势感知能力差、数据共享不充分、人工保障作业量大……

长期横亘在机场发展道路上的“倒刺”让人十分痛心。淮安涟水国际机场党委书记、董事长孙广辉介绍,在位置感知能力方面,存在飞行区未实现航空器、保障车辆和人员的实时定位问题,400米以下空域航空器监视信号不稳定。在安全感知能力方面,数据共享、联动运行不足,“保障人员的精力多浪费在紧盯航班动态、守听对讲及人工统计、报送各类报表等非核心保障环节中。”

中小机场,“浸泡”在大数据中。业内专家认为,目前中小机场发展各主体间数据壁垒和数据孤岛仍然存在,导致数据要素的价值未得到充分发挥。中小机场高质量发展,需要竖起坚实的“数字底座”。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韩钧认为,依托智慧化手段推动中小机场系统性变革,避免简单以安装信息系统代替机场智慧化转型的误区,要将智慧化手段和机场管理制度体系充分融合。

经过60多场现场调研论证、6个多月安装部署、两年多的验证运行,淮安机场联合中电莱斯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探索形成集空管和机场信息系统于一体的国产化智慧机场整体解决方案,通过建设机场“信息集成平台”和空管“塔台管制自动化系统”双核心,搭建多个感知业务应用场景。

南京莱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严勇杰介绍,筑牢“数字底座”之后,还要构建中间层机场信息集成平台,结合淮安机场“塔进一体”的管制特点,升级信息集成系统和塔台自动化系统,将管制需求与空中态势、航班动态、气象等信息高度关联,为机场提供从前站起飞到落地、地面保障、本场起飞的航班运行全流程综合管控服务。

新科技为民航安全“撑腰”

近年来,中小机场在安全保障方面仍存在不足和短板,亟需借助新科技为智慧民航建设目标“导航”。

建设全域感知智能网和机场信息集成系统,首先需要一个机场“智慧大脑”。中国民航发展计划司投资处处长韩兴军介绍,应通过“智慧大脑”提升空中防冲突、跑道防侵入、滑行防相撞等风险管控能力,例如引入无人机设备,开展机场净空巡视、净空管理,由传统人工方式向科技自动化转变,障碍物的巡视效率和数据精准度得到有效提升。

严勇杰告诉记者,根据机场需求量身打造智慧应用层,通过部署车辆监视与管理、无人机探测与管控、跑道异物FOD探测和泊位引导等系统,能实现航班生产运行效率提升和飞行区安全主动防范。

人过留像、车过留牌、网过留痕、机过留号,目前淮安机场已经实现航站区安全监测“平台化”。孙广辉介绍,通过集成运用各类数据资源,搭建“护航天路”实战平台和智能视频分析系统,在机场区域实现对客流异常等潜在风险实时动态识别,提前预警“吹哨”,有效提升了空防安全“智治”新效能,“依托该平台,已成功查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00余名。”

在飞行区,安全管控“立体化”成为管理质量突破重点。严勇杰分析,可以利用多点定位、雷达等设备,引入AI视频分析、物联网等技术,实现航空器、车辆、航班地面保障节点的数据自动化采集,从而搭建航班进程管控、飞行区全景监控、车辆监视与管理、跑道异物探测、泊位引导、智慧廊桥等一批信息化应用场景。

面对传统净空区人工净空巡查范围小、效率低等问题,淮安机场出奇招以制胜。记者在淮安机场看到,净空区安全监视采用卫星遥感和实景重现技术,搭建净空管理系统,针对黑飞无人机、鸟情预警防范需求,量身打造低空安全监控系统,目前已实现对机场周边55公里范围内起降和航路监视。另外,淮安机场以“小窗口”的形式,实时显示航空器建立下滑道后的进近“实况”,出现偏移航道能够及时提醒,并标识预落地倒计时,精度达到10秒以内。

“构建空中、地面态势监视‘一张图’,实现‘空地一体化’的协同指挥和全覆盖监视。”孙广辉建议,应建设塔台管制自动化系统,提升风险管控能力,聚焦空中防冲突、跑道防侵入、滑行防相撞等核心风险,量身定制中小机场塔台管制自动化系统。

服务品质拓展智慧“双臂”

出航一张脸、通关一次检、物流一张单,在智慧化系统协同中,旅客机场“通关”时间会变得越来越短。严勇杰告诉记者,中小机场可以通过地域化的服务保障,实现便捷高效的旅客出行服务。例如搭建旅客服务平台和航站楼协同决策平台,通过图像识别、生物识别等先进技术,加强航站楼的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

服务品质是机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之一。在江苏,部分中小机场实施智慧出行场景试点,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水平。连云港花果山机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亚兵告诉记者,连云港机场建设智慧出行系统,引入无纸化通行解决方案,融合信息系统建设自助值机、托运、安检、登机等设施,极大改善了旅客出行体验。

业务系统“互联化”是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重要动力。孙广辉介绍,淮安机场通过统一机场数据交换共享标准,在中小机场中率先完成与全国流量管理、塔台管制自动化系统等11套系统的互联交互,全面集成156类运行数据,汇聚航班运行全流程数据流,强力助推空地一体化协同运行。

拓展空地协同运行平台,能够提升机场运行效率和品质。南京莱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专家严璐提到,可推广空域一体化的塔台集成自动化系统,提升管制效率。他介绍,目前团队以数据驱动建设集运营管控、资源协调、可视化决策分析为一体的数字塔台,有效解决支线机场远程指挥以及少人化运行的安全问题,并采用5G传输技术帮助视频数据低延时传输,提高空地一体化监视能力、全天候运行能力和应急指挥能力。

绿色技术助力“四型”机场建设

目前,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不断提速加力,各国围绕民航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的博弈更加激烈。强化绿色部署、提升中长期航空减排力度成为重塑机场竞争格局的着力点,也成为机场建设升级转型的承压点。

目前,中小机场节能减排改善空间还比较大。中国民航发展计划司节能减排办公室副主任王任表示,要完善政策标准体系,引导规范机场运行电动化、能源替代等重点项目高效运行;推动能源替代,坚持先立后破,重点推进可持续航空燃料应用、机场清洁能源应用项目建设;建设科创平台,发挥技术对实现“双碳”的重大支撑作用。

盐城南洋国际机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刘志军谈到,部分中小机场遇到“建成之时就是扩建之时”的问题,其实是由重外观轻内涵、规划针对性和指导性不强导致的。因此,要从全周期和全链条抓好绿色机场建设,在中小机场选址、总体规划设计阶段发力,为机场节约资源、实现高效运行打下基础。

“聚焦航空器地面运行碳排放的主要矛盾,降低碳排放。”刘志军认为,绿色机场建设同时要依托于机场自身资源禀赋,积极探索应用风能、光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科学优化能源使用,“从细节入手进行绿色创新,例如智慧洗手间、机场车辆油改电等。”

“机场设计不能围绕建筑做功能,而是要围绕功能做建筑。”王亚兵认为,要坚持人本服务理念,鼓励中小机场结合文化特色,推出更具有差异化、辨识度高的旅客服务产品。在连云港机场,具有地方特色的山水画随处可见。

“以平安、绿色、智慧、人文为核心的四型机场,为我国机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未来,以四型机场为抓手,依托智慧化手段,推动中小机场系统性变革。强化机场的主体责任,中小机场要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需要,努力拓宽机场服务范围,不断增强自身造血能力。”韩钧说。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程晓琳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3 今日培训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