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诗歌中,既能找到对生态系统互动关联和生物多样性的诗意描述,同时也有对生态危机根源的深刻反思;既蕴藏着根植丰厚民族土壤之中的家国情怀,又将其通过时代性的姿态和个性化的风格展现出来。
诗人吉狄马加,通过他的诗歌和影响力,展现了一位具备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世界级作家和诗人的形象。
“第六届成都国际诗歌周”正在诗意成都举行,来自多个国家的近百名中外诗人在此共襄诗歌盛宴。作为六届成都国际诗歌周的见证者、诗人、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吉狄马加在近日接受了成都日报锦观新闻的专访。
(资料图片)
吉狄马加,彝族,当代著名诗人、作家、书法家。现任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他曾荣获过多项国内外诗歌奖项和荣誉奖章,是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诗人”。他的代表作品包括《初恋的歌》《鹰翅与太阳》《身份》和《火焰上的辩词》等。
一座诗城
成都有着无处不在润物无声的诗意
记者:马加老师,您曾在成都生活过很多年,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您的“成都记忆”吗?
吉狄马加:我在成都生活了差不多有9年的时间。1978年,我进入西南民族大学学习,直到1982年毕业,在成都待了4年;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期,我到四川省作家协会工作,又在成都待了差不多4年的时间。我在成都学习、工作,经历了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对成都这座城市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成都这座城市的文化润物细无声,它能给人带来很多回忆,提供一些独特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多年以后再回想,那些在成都生活的细节仍然历历在目。
记者:在您看来,成都这座城市“含诗量”最高的地方在哪里?
吉狄马加:成都整个城市都充满了一种诗性。四川人、成都人放松随性的人生态度,本身就体现着一种诗意,就连老街巷里喝茶的人、聊天的人,都充满了诗意。另外,成都的人文历史底蕴丰厚,文化传统悠久而深厚,杜甫草堂、浣花溪等都是诗歌胜地。他们不仅体现着人文精神,也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犹记大学时,喜欢阅读、喜欢诗歌的人会在那里买上一杯茶,坐上半天静静享受阅读时光。成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比比皆是,除了刚才提到的经典场所,其实城市中的每一条街道、一座院落、一幢老房子,包括名人公馆和故居,背后都有它的故事。如此种种,都可以让人产生诗的联想。
记者:您认为成都要打造好“诗歌之城”这张文化名片,最关键的是什么?
吉狄马加:我觉得最关键的就是需要像成都国际诗歌周这样的品牌、重要的活动来进行引领,助力成都成为文化名城。诗歌周这样的活动首先是回到诗歌本身进行聚焦探讨,同时也让优秀的诗人真正参与进来,让人与人、人与城之间进行互动和联结。
诗歌周通过设定与今天人类的现实紧密结合的、富有深意的主题,将世界各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诗人聚在一起进行思想的碰撞,迸发出灵感的火花,找到了“最大公约数”。
当然,品牌活动有了,更重要的就是将它坚持和传承下去。就像戛纳电影节,从1946年以来已经举办了70多年,成为了有历史沉淀的文化品牌。诗歌周也需要热爱诗歌的人一代又一代不断地积累,让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一首好诗
从个体经验出发写出人类普遍价值
记者:作为一名彝族诗人,您的诗歌已被翻译成40余种文字,在几十个国家出版了100余个版本的翻译诗文集。您是如何推动诗歌的国际交流的?您认为自己的诗歌哪些方面打动了不同民族、不同国籍的读者?
吉狄马加:从本质上来说,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因为人类的感情是相通的。作品能够受到不同国家读者的认可,首先要经过译者的选择,然后是读者的喜欢。好的诗人、能走得远的作品往往是从最纯粹的自身个体的生命经验出发,通过写自己对自然、生活、爱情等事物的独特感受,写出能唤起公众共鸣的文字。
记者:近年来,有很多关于诗歌的新兴网络亚文化,比如很多年轻人在弹幕里写诗,在小红书的评论区里写诗……您怎样看待年轻人的这种表达方式?
吉狄马加:在我看来,诗歌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每个人对于诗歌的理解都不同。对此,我始终认为需要去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行为和选择,这些文字是否能被定义为诗并不重要,关键是它对于写作者来说,是一种情感的释放和思想的表达,这是有意义的。而真正有价值的作品自然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筛选。
记者:随着ChatGPT的爆火,现在“人工智能写诗”的话题也引发了许多讨论。最近两天,还有一名网友让ChatGPT重写《唐诗三百首》。在您看来,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会不会对真正的诗人和诗歌创作产生很大的冲击?
吉狄马加:我认为不会。人工智能始终只能停留在技术和修辞层面上,无法复制他人的生活经历,创作出具有鲜活生命的精神结晶。诗与诗人是不能脱离的,真正的好诗,其中一定是有血、有泪、有情感的,而这种情感和人生体验是无法被代码化的。我们被好诗所打动,也是在被诗人的生平经历所打动。就如我们读苏东坡所写到的“十年生死两茫茫”,如果没有诗词背后他与妻子之间真实的故事和动人的情感,我们也就不会觉得产生感动和共鸣。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泽登旺姆 卢星宇 实习记者 王茹懿 责任编辑 何齐铁 编辑 卢娅芮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3 今日培训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